「以為疫情受控才最危險」
新冠第五波疫情爆發,香港加強抗疫,收緊社交距離措施,但連日來仍不斷有新增個案。由國泰空少空姐引發的群組持續擴大,分支愈來愈多,疑被空少傳染的屯門藥房老闆,其家人往診所求醫時令兩名護士受感染;家住屯門、在竹篙灣檢疫中心工作的女保安員,疑在確診住客的房間外貼通告後中招;一名巴基斯坦裔地盤工兼foodpanda外賣員初步確診,他曾到多個住戶送餐,情況令人擔憂。
Omicron傳播力強勁,隱形傳播鏈恐遍布各區,惟專家們對疫情發展意見分歧:有專家認為,只要繼續找到所有個案的密切接觸者隔離檢疫,疫情可望於農曆新年前後受控,有專家則指出「以為受控才是最危險!」呼籲市民防疫勿放鬆。
竹篙灣保安隔空中招
Omicron傳播力驚人,不容輕視!衞生防護中心昨日表示,根據理工大學的全基因排序測試結果顯示,早前確診無源頭感染的竹篙灣檢疫中心女保安員(第13004宗),與空姐群組最早確診的國泰空姐(第12676宗)之後的患者個案,病毒基因排序相同。
竹篙灣檢疫中心(彭博社)
僅在確診者門外貼通告
衞生防護中心調查發現,女保安員曾在一名染疫者房間門口貼通告,兩人有一道紗窗之隔,無直接接觸。早前民安隊亦表示,該名保安員在工作期間均佩戴全套個人防護裝備,包括口罩、面罩、保護帽、保護袍和手套,並嚴格遵從感染控制措施。
至於保安員貼通告的房間,是一位51歲的「足福里」女員工(第12960宗),她曾為空姐母親的73歲舞友(第12860宗)按摩。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出,女保安員於1月8日檢測結果為陰性,翌日(9日)曾在一位確診者的門外貼通告,逗留時間短且無直接接觸,Omicron傳播力強,故有機會空氣傳播,但需了解脫除保護衣時程序是否正確。「時間都脗合,患者8日檢測仍陰性,9日接觸到患者,10號就陽性」,而「貼通告」暫時是兩人唯一共通的流行病學關連。
foodpanda外賣員帶「毒」送餐
本港昨日錄得的少於10宗初步確診個案中,包括暫列為無源頭個案的一名29歲巴基斯坦籍男子,他居住天水圍天逸邨逸灣樓,在啟德地盤做地盤工,並且是外賣平台foodpanda的兼職外賣員,前晚(12日)因為交通意外,被送往大埔那打素醫院急症室,再轉送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,同晚送入深切治療部,醫院篩查驗出對新冠病毒呈陽性。
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,男患者於去年9月從肯尼亞返港,曾於巴基斯坦接種一劑新冠疫苗。他在醫院的病毒檢測,第一次Ct值是36,第二次Ct值降低至34,第三次轉為陰性。由於檢測結果「時陰時陽」,不排除是新近感染,也有可能是復陽,因此會暫列作源頭不明本地個案,稍後要再測試抗體水平等。
FoodPanda兼職外賣員查驗出對新冠病毒呈陽性(資料圖片)
在家接收外賣 謹記戴口罩
男患者在地盤的最後上班日為前日(12日),外賣送餐工作最後是在1月11日,送餐活動範圍主要在元朗。foodpanda香港表示,外賣員主要在元朗區提供送遞服務,已暫停送遞員賬戶及與送遞員聯絡,疫情下建議顧客採用「無接觸送遞」服務,減少感染病毒機會。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,市民在家接收外賣,雖然僅幾秒鐘,但最好仍然要戴口罩。
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(質素及標準)劉家獻補充,曾與該名患者同處一個深切治療部病房的11名病人,檢測結果都是陰性。當中屬同一個病格的三名病人已轉送到獨立病房。
屯門診所兩護士初確
屯門被視為疫情高危地區,該區黃金海岸的莊柏醫療診所爆發疫情!本港昨日新增的其中兩名初步確診患者,均是屯門區居民,分別居住龍成花園1座和凱德花園2座,兩大廈昨晚均被圍封強檢。其中21歲女患者也是浸大持續教育學院護理系學生,在診所兼職,愛定商場東亞大藥房東主的妻兒到該診所求診時,她均有在場。
屯門黃金海岸商場地下28號莊柏醫療(黃金海岸分店),兩名護士染疫。(資料圖片)
藥房東主妻兒曾求診
藥房老闆的45歲妻子(第12988宗)、11歲兒子(第12987宗)於1月3日,到莊柏醫療在黃金海岸商場的診所求診,當日為兒子檢查喉嚨的張思敏醫生,因無戴防護面罩,已被送往檢疫。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,21歲女患者當時站得較遠。
女患者住龍成花園,在莊柏醫療三間診所(黃金海岸商場、德政圍年旺樓、屯利街新都大廈)工作,主要協助醫生診症,1月4日在新都大廈診所,4日下午、8日、9日及11日在年旺樓診所。她在浸大九龍塘校園最後返學日是12日,主要在浸大「SCE building」709及701室上堂,同場同學須檢測,一同用膳者須檢疫。
莊柏醫療集團另一名22歲女護士亦初步確診,她居住凱德花園2座,工作包括跟醫生睇症、執排版及收錢。張竹君稱,兩名初確護士的上班日期有重疊,但時間無重疊。診所可能有爆發,懷疑有其他人染疫,曾與藥房東主妻兒同時段求診,以及與初確護士有較長時間接觸的約180人須檢測,暫未收到陽性報告。
莊柏醫療診所昨日貼出告示表示,全線屯門診所關閉消毒,相關醫護會檢測。
「牛気」播疫途徑未明,專家推測其中一個可能是通風問題。圖為身穿防護衣人員日前在「牛気」檢查通風情況。
「牛気」疑三途徑播疫 44人送檢
銅鑼灣希慎廣場食肆「牛気」出現播疫,同場相隔一行距離的兩枱食客染疫,惟昨日確診的20歲港大男學生的感染途徑,仍是未解之謎,專家推測有三種可能,包括通風問題、經共用物品及短距離空氣傳播。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,餐廳內取得的41個環境樣本均為陰性,港大男學生感染源頭仍需待全基因測試確定,由於處所有可能出現傳播,故同時段在場的19枱、共44名食客須檢疫。
昨日確診的20歲港大男學生(第13012宗)是於本月4日光顧希慎廣場的「牛気」,坐13號枱,同時段在場用膳的還有曾參與百人宴的王詩雅(第12838宗)及其香港菁英會秘書處32歲女同事(第12882宗),她們坐31號枱,與港大男生相隔一行距離。張竹君表示,現時已知當晚7時40分至9時34分,有19枱、共44名客人在場,有三枱人用現金,包括港大男學生,另外14枱的客人使用信用卡,當局正追蹤相關人士。
呼吸說話會產生霧化
至於傳播途徑,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日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,推測病毒可能透過食肆的共用物品例如食物夾傳播。食肆換氣量規定工作小組主席源栢樑向《大公報》表示,燒烤及火鍋店的換氣量一般較普通食肆高,但如果抽氣不均,會引致鮮風不足,令帶病毒的空氣「打滾」積聚在室內,不能有效流動排出,加上霧化效應,令病毒傳播的風險增加。
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則認為,打邊爐不會增加傳播病毒風險,但呼吸、說話和唱歌會產生霧化程序,打邊爐通常涉及較長時間,如坐的位置較近,有機會造成近距離空氣傳播。
張竹君表示,機電工程署、食物環境衞生署人員前日已到「牛気」視察,在現場採集41個環境樣本,暫時結果全部為陰性。男患者感染源頭仍需待全基因測試結果方可確定。至於有關餐廳內的通風情況,機電工程署仍然調查中。
空姐群組一外傭初確
另外,空姐群組持續擴大,其中的中信証券群組分支,一名71歲女患者(第12913宗)的外傭昨日初步確診,外傭已打兩針,平時大多留家,較少外出。該名71歲女患者曾到北角國都廣場探訪兩名中信証券職員,初確外傭是她的第三位中招家人。
空姐群組內一名曾到銅鑼灣社區中心跳舞的73歲女患者(12860宗),其一名同是居住北角城市花園3座的家人昨日初步確診,該初確患者在佐敦廟街八福匯的CityLab做行政工作,最後返工日為4日,翌日已被送往檢疫。
意見分歧|袁國勇:確診未大增反映受控 梁子超:社區危險信號仍不絕
市民關注疫情會否持續至農曆新年,專家意見不一。政府專家顧問、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,只要繼續找到所有個案的密切接觸者隔離檢疫,有望在農曆新年前後截斷這一波疫情。不過,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分析,現階段以為已經受控,才是最危險。
仍有兩個案未找到源頭
本港昨日新增14宗確診,初步確診少於10宗,數字明顯回落。袁國勇認為,確診個案未有幾何級增加,反映疫情受控,現時除了早前確診的58歲超市理貨員未找到感染源頭,只要維持找到確診個案的傳播鏈,第五波疫情有望於農曆新年前後平息。
翻查資料,該名超市理貨員居於灣仔駱克道利順大樓,1月6日最後一天上班,已相隔一星期,病毒基因排序,證實與國泰空姐群組相關,只是未知經何種途徑感染,潛伏期足跡遍布香港九龍,包括灣仔街市等。
此外,早前另一宗源頭不明的確診個案,涉及一名39歲機艙清潔員,她負責在飛機上清潔,衞生防護中心估計她是在飛機上受到感染,流行病學關聯尚待調查。
另一位專家梁子超認為,確診數字短期回落,可能是檢測滯後,Omicron變種病毒傳染力強勁,社區現時仍然有不少危險信號,「超市理貨員個案,代表有追蹤盲點,可以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,或出入商場時受感染;外賣員個案病毒量低,若屬於外地回港後復陽還好,如果在本地感染一直沒有病徵,其間也有可能在社區傳播。」
梁子超強調,在這個情況下,若以為所有事情已經控制很好,反而是最危險。
社評|疫情何時結束取決於抗疫努力
第五波疫情何時結束?有專家認為本港確診個案未呈「幾何級」增長,顯示疫情控制得好,樂觀估計可於春節前結束;也有專家持相反意見,認為現時談疫情結束或會「誤導公眾」。專家的看法各有理據,但從變種病毒超強傳播力、本港疫苗接種率未如人意、外圍形勢嚴峻等因素而言,現在談疫情結束為時尚早。香港需要繼續嚴陣以待,不能心存僥倖,更不能有任何鬆懈。
與歐美地區每日數十萬、上百萬確診個案相比,香港抗疫總體表現良好,這歸功於特區政府各部門尤其是醫護人員的努力,也歸功於香港市民抗疫意識強。然而,香港未有「幾何級」爆發感染個案,這只是暫時現象,正如「空少群組」爆發前,有官員和專家樂觀預測疫情即將結束那樣,結果證明是高興得太早!香港要真正戰勝疫情,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。
首先,本地確診個案仍在不斷增加。昨日新增兩宗護士初步確診個案,顯示社區存在多條隱形傳播鏈,如未能及時截斷,任何一條傳播鏈都足以釀成「幾何級」爆發。特區政府近來擴大強檢範圍,希望找出隱形患者,儘管絕大多數的檢測結果都是陰性,但這不代表安全,因為病毒有潛伏期,不少確診者還是無病徵,絕不能掉以輕心。
其次,儘管近日香港再現接種疫苗熱潮,但未能改變整體接種率未如人意的客觀事實。現時打了第一針的剛及全港人口的68%,接種兩針的僅約63%,打加強針的只有7.5%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最需疫苗保護的長者,接種率偏偏最低,這始終是香港抗疫的軟肋。普遍相信接種率要達到90%以上才能建成有效免疫屏障,香港需要加倍努力。
最後,香港對接內地抗疫思維和機制不夠徹底,仍有大量工作要做。包括強化「流調溯源」及追蹤機制、推行全民檢測、籌建足夠的隔離設施等。有人認為內地做得到的,香港未必做得到,其實,與其說這是香港「特殊性」,不如說是「脆弱性」,沒有恆常有效的制度,防線隨時都可能被衝潰。
需要看到的是,當前全球疫情仍處於高峰期,外來輸入風險高企。歐美國家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,美其名曰「與疫共存」,不如說是自動繳械,不理老百姓的死活。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,與國際聯繫廣泛,輸入個案難保不會變成本地個案。而Omicron之後會否出現更危險的變種病毒,仍是未知之數。
沒有人有水晶球,可以準確預測到疫情何時真正結束。期待春節前抗疫成功,可以說是大家的良好願望,但病毒不會因人類的主觀願望而自動消亡,依據科學全力抗疫才是根本之策。與其「望天打卦」、猜測疫情何時結束,不如將抗疫主動權握在手中。盡快提高接種率,完善抗疫機制,則不論疫情如何變化,香港都可以立於不敗之地。
相關版面
往期推薦
「一些執行基本法『持份人』和所謂社會精英,有意曲解特區憲制基礎」